河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 新闻中心 行业新闻

关于文旅深融合 8位代表委员提建议
时间:2023-03-08 来源:中国旅游报

  聚焦两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在“过去一年和五年工作回顾”部分提到,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向社会免费开放。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在“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部分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接受中国旅游报社记者采访时就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提出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

  重庆市丰都县委书记

  张国忠

  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有可为

  “重庆丰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厚重,旅游资源富集,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大有可为。”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丰都县委书记张国忠在接受中国旅游报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丰都要全面挖掘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找准定位、做靓城市,高质量推进文化和旅游工作,“努力把丰都建设成为人民喜欢的样子”。

  “丰都素以5000年凤凰城、2000年县城闻名天下。”张国忠介绍,近年来,丰都不断总结提炼展示丰都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擦亮民俗文化“黑珍珠”,绽放凤凰文化“红宝石”魅力。“我们大力弘扬丰都民俗文化中孝善文化的共同价值理念,建设以孝善文化为主题的名山文化公园、长江历史文化旅游线,讲好《南游记》华光救母等孝善故事,人民群众对丰都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感、满足感、认同感明显增强。”张国忠说。

  今年1月23日至2月23日,丰都创新举办了首届祈福文化节,开展文旅、商贸活动23项,承载人流达86万、远超56万常住人口。“中国人有祈福、求福、迎福、纳福的文化传统。祈福需要仪式,仪式需要场景,场景需要营造。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举办了首届祈福文化节,找到了丰都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突破口。”张国忠介绍。

  “南天湖度假区是体旅融合示范基地,也将成为丰都发展的引爆点。”张国忠告诉记者,针对该综合体,全县将持续强化主题研学、休闲露营、康养旅居、探险猎奇等高品质度假产品和服务供给,打造国内知名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好体育公园等体旅融合项目,持续举办露营音乐季、冰雪运动季等系列活动,争取举办足球等国际国内品牌赛事,打造西南地区山地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推动南天湖滑雪场等提升能级,创建集运动休闲、竞技表演、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与涪陵、武隆等区县联动发展,加快渝万高铁等项目建设,合力打造世界级旅游度假区。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突出丰都文化特色IP,突出名山文化公园、长江历史文化旅游线、龙河峡谷生态旅游线、南天湖高山度假旅游线‘一园三线’总体格局,系统重塑‘天下名山·平都福地’城市形象,加快建设国际知名文化和旅游目的地。”张国忠说。

  全国政协委员

  河南博物院院长

  马萧林

  让观众了解文物的前世今生

  近年来,博物馆游成为一种社会风尚,受到人们的追捧。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向中国旅游报社记者介绍了河南博物院在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的生动实践。

  “你能想象到吗?一群身着古代特色服装,使用着与文物相似度极高的仿制乐器,演奏着华夏古乐,还不时表演着古香古色的舞蹈。”马萧林说,这就是我们持续打造的华夏古乐团演出时的场景。

  “通过这种形式的表演,整个场景一下就活起来了。”马萧林介绍,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成立20多年来,已复原、复制了各类音乐文物300余件套,并依托音乐考古学家的研究,根据历代乐谱、文献和民间音乐遗产,编译、创作了100余首华夏古乐。

  华夏古乐团不仅在馆内定期演出,还推出了“云端音乐会”,演出足迹遍及美国、韩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传递着华夏先民的情感脉动。“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方式,能让出土的‘抱着乐器的陶俑’形象复活,并‘沉浸式’展现在游客面前,拉近游客与文物之间的距离。目前,欣赏华夏古乐团表演已经成为游客来河南博物院游览时的必选打卡项目。”马萧林表示,这就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风靡全网、成功出圈的“失传的宝物”系列考古盲盒文创产品,则是河南博物院推进文旅融合又一杰作。“我们把‘考古’和‘盲盒’的概念结合在一起,做了这个系列的文创产品,就是为了让广大考古爱好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现代文物挖掘、修复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文创产品在设计上尽可能地还原文物挖掘、修复工作的体验感,让参与者能够通过挖掘、修复不同类型的文物,发掘其背后所隐藏的诸多信息。”马萧林介绍。

  “产品推出后一下就火了,可谓‘洛阳纸贵’,一盒难求。有的观众为了能抢到盲盒,甚至选择住在我们博物馆附近。”马萧林表示,河南博物院从2019年开始真正开发文创产品,4年多时间,文创产品已经从最初的100多款,增加到现在的超过1500款。

  “对于文创产品的运营,我们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的原则,将其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物产品的延伸。”马萧林说,“我们计划在研学旅游、数字博物馆建设等方面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目前,我们正在打造一个1000平方米左右的数字博物馆,同时已经完成了近千件文物数字化工作,希望方便公众线上多维度欣赏文物藏品。”

  “数字博物馆要打造沉浸式体验,将文物呈现在故事情境之中,让观众以小见大,了解文物的前世今生及其在当时的历史年代所扮演的角色。”马萧林表示,希望数字博物馆能成为河南博物院新的网红打卡点。

  全国政协委员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

  石磊

  支持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光大。旅游作为大众喜爱的一种生活方式,既可以让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又可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院长石磊在接受中国旅游报社记者专访时,建议进一步支持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2022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通知》,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推选30个左右的县级行政区作为示范区建设单位。

  “通知下发后,各地积极响应,踊跃开展示范区申报创建工作。经过在湖南岳阳等地实地调研,听取当地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我们形成了关于支持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提案。”

  在石磊看来,部分地区文旅融合发展受到资金短缺等限制。“部分文化和旅游资源富集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较低,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当地挖掘、开发文化和旅游资源。加之受疫情影响,部分项目后续建设动力不足。”

  因此,石磊在提案中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大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及重大产业项目支持力度。“充分运用生态环境、文化和旅游、城市更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奖补资金、土地调规、项目审批上给予支持。特别是对列入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的单位,国家相关部委要在资金扶持、项目招商、建设用地等方面出台更加明确具体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带动更多地区开展多产业融合发展。”

  石磊还建议,支持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资金扶持力度。“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振行业信心,建议各类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创新开发适应文旅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持续优化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信贷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直接融资,进一步扩大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和债券融资规模。”县级以上政府可以充分利用政府投资平台,将符合条件的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健康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切实提高文旅行业抗风险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

  山东画院院长

  孔维克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山东可以先行先试

  “山东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文化大省、旅游大省,在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先行先试、示范探索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画院院长孔维克建议,支持山东建设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

  “山东文旅资源禀赋突出。文化资源方面,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享誉中外。旅游资源方面,有以泰山为尊的壮美群山、以趵突泉为首的天下名泉、以蓬莱为最的仙境海岸和以黄河、大运河为主的大河景观。”孔维克介绍,近几年,山东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狠抓文化创意和精品旅游两大产业发展,全面加强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文化体验廊道和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建设,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渐成趋势。这些都为山东乘势而上,建设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文旅融合示范标杆,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

  为此,孔维克建议,支持山东打造国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指导山东实施文化赋能行动,增强“好客山东”品牌核心吸引力。落实经略海洋国家战略,提升海洋旅游品质。支持山东乡村旅游发展,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集聚区、重点村镇等乡村休闲度假目的地。支持山东文旅新业态发展,引导重点旅游目的地推出一批高品质大型演艺项目。

  孔维克还建议,支持山东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支持山东以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四大文化体验廊道和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为重点,建设文化体验廊道。建立部省联动机制,加大优秀传统文化阐发力度,加强文化人才引育。

  “同时,可以大力支持山东深化对外交流宣传。”孔维克建议,支持山东创新开展“好客山东 孔子家乡”海外营销工程,推动齐鲁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山东篇。支持山东举办中日韩三国旅游城市发展交流合作与旅游宣传营销,办好重大对外宣传推介活动,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旅游办事处开展合作,强化国际传播渠道和阵地建设等。

  全国政协委员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

  蒋胜男

  推进戏曲传承发展 打造中国戏曲之都

  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蒋胜男带来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国戏曲传承发展,打造“中国戏曲之都”的提案》。她建议,支持温州打造“中国戏曲之都”,承办中国戏曲文化节等活动,推进中国戏曲传承发展。

  蒋胜男介绍,活跃在温州舞台上的既有古老的永嘉昆剧、瓯剧,也有京剧、越剧等大剧种,还有独具特色的平阳木偶戏,以及和剧、高腔、乱弹等濒危剧种。“从《张协状元》《琵琶记》到《荆钗记》《杀狗记》《拜月记》《白兔记》,从数百座散落在民间的古戏台到现代化的大舞台,无论身处什么年代,南戏故里——温州总有看不厌的戏剧,说不完的故事。因此,温州有条件打造‘中国戏曲之都’。”

  对此,蒋胜男建议,中央、省、市出台有力的政策措施,发挥戏曲的创新驱动能力和泛在赋能效应,以戏曲文化创新繁荣城市文明发展、以戏曲文化打造活力城市空间、以戏曲文化优化城市公共服务、以戏曲文化点亮民众美好生活、以戏曲文化共铸城市品牌,助力温州建成戏曲文化繁荣、戏曲品牌卓越、戏曲生态活跃、戏曲氛围浓郁的“中国戏曲之都”。

  同时,蒋胜男还建议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艺术研究院指导协助温州举办中国戏曲学术研讨会、中国戏曲文化节,与传统中国戏剧节等形成差异化发展,将“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围绕戏曲年轻化、国际范,组织戏曲研讨活动,打造中国戏曲朝圣地,策划有影响力的南戏文化品牌活动,推动温州将戏曲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及本土文化的主要代表。

  蒋胜男还建议,借助国家和地方多元多样的戏曲展演平台,将各剧种优秀经典代表作在温州九山书会进行巡回演出、交流和推广。培养年轻观众群、营造良好戏曲生态环境,让承载戏曲传统和不断继承创新的剧目演出,成为戏曲“活起来、传下去”的重要标志,实现戏曲艺术遗产在活态舞台演出中的存续和创造。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河南省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

  郭爱和

  期待“满城尽饰三彩艺”

  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是一家民营博物馆,仅靠文创销售就可以实现盈利;注入三彩文化打造的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爱和小镇成为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馆长郭爱和在接受中国旅游报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创意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加速器”,用设计助力乡村振兴、以文旅融合带动产业发展,是他长期以来的努力方向。

  提到“三彩”,人们脑海中大多会浮现出“唐三彩”。2008年,在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组织的全国工艺美术品种论证会上,郭爱和首次提出“洛阳三彩”这个全新的工艺美术类别。2012年,在洛阳市老城区金业路丽景门瓮城内,以“洛阳三彩”学说为基础,承载郭爱和“三彩艺”釉画作品及不同时期的“洛阳三彩”藏品为主体的“洛阳三彩艺术博物馆”正式开放。这里也成为市民游客了解“洛阳三彩”文化的“大本营”。

  带着传承“三彩”文化的使命,郭爱和不断创新三彩艺术的呈现形式,为上海中心设计大型陶艺装置《鱼乐图》,为上海世博会河南馆设计三彩壁画《国之中 城之源》等,使“洛阳三彩”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与此同时,郭爱和的团队还让“三彩艺”逐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推出了一系列日用品、饰品等文创产品,赋予三彩瓷器新的生命力。他们在洛阳开设了多家“三彩艺”专卖店,上线了淘宝旗舰店,售卖三彩瓷盘画、水杯、茶壶和各种小摆件,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在郭爱和看来,“资源并不等于资产。只有把文化转化成文创产品,让游人带回家,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变资产,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其实,对于郭爱和来说,在文旅融合领域更深层次的探索实践还是洛阳三彩国际陶艺村爱和小镇的打造。

  河南省前河村地处中国陶瓷发源的核心地带,早些年曾是贫困村。两年时间内,郭爱和用9999只大陶缸打造艺术底色,装扮了这个小山村的每个角落,改造残垣断壁的破窑洞、缺乏美感的老房子,用三彩艺术激活了乡村旅游。

  如今,小镇已经获评3A级旅游景区,郭爱和团队正在谋划提供更多具有“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颠覆性创意的产品”,带动更多当地百姓增收致富。

  在郭爱和看来,中国是陶瓷的故乡,在中国历史上建都十三朝的洛阳,正是中国的“陶瓷源”。“三彩不仅是洛阳的文化IP,也是整个中原的文化IP”,郭爱和期待“满城尽饰三彩艺”的春天早日到来。

  全国政协委员

  四川省商会副会长

  明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建明

  鼓励和支持中国文旅品牌“走出去”

  “市场无国界,品牌有归属。”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商会副会长、明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明接受中国旅游报社记者采访时建议,增强旅游行业文化自信,大力发展中国文旅品牌。

  “某些地方政府在出让国有土地时,要求项目内酒店必须使用国外品牌”“以品牌技术输出等软实力走出去的文旅品牌乏善可陈”“民航、酒店的服务流程几乎照搬欧美样式,极少呈现中国式款待礼仪”……张建明表示,这些现象反映出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缺乏知名文旅品牌的现状。

  为此,张建明建议,实施“中国品牌”工程。“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品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要强化实施‘中国品牌’工程,以中国优秀文旅品牌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好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明更好走向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在酒店领域培育壮大了一批优秀的酒店集团。2021年,有15家酒店集团进入全球酒店集团50强。然而也存在一个困扰,那就是中国酒店品牌往往不能获得市场的公平准入。张建明建议“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在推进‘中国品牌’工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回溯历史长河,中华民族从来不乏闪耀于世界之巅的品牌,汉唐丝绸、宋元瓷器、明清茶叶等都曾牵引异域文明对中华文化的向往之心。“文旅产业贸易出口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应鼓励和支持中国文旅品牌走向世界。”张建明建议,用适当方式放开主营业务为酒店业务并进入《HOTELS》全球酒店集团100强的中国酒店企业的境外投资限制,支持中国文旅品牌以“轻重结合”的方式走向世界。

  全国政协委员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苗洁

  加强基层非遗保护人才队伍建设

  “基层非遗保护人才缺乏、专业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遗保护工作的整体推进,需要政策扶持。”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苗洁在接受中国旅游报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她今年提交了《关于加强基层非遗保护队伍力量的提案》。

  苗洁从小生活在梨园之家,父母都是太原市实验晋剧院的演员,对中国传统戏曲尤其是晋剧耳濡目染。她11岁开始学戏,主攻刀马旦,兼攻青衣、小旦,对唱念做打样样精通,后师从晋剧表演艺术家王爱爱,潜心研究晋剧唱腔,是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有着“三晋第一刀马旦”的美誉。2022年9月,苗洁入选山西省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申报名单。今年,苗洁当选全国政协委员,肩负起参政议政的职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从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为做好新时代非遗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苗洁说,文化和旅游部门从推进依法治理、筑牢非遗保护传承“四梁八柱”,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注重创新发展、持续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服务工作大局、探索非遗连接现代生活路径,加大推介展示、持续构建非遗现代传播格局等方面,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我国非遗保护体系不断完善,这对基层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苗洁介绍,在调研过程中,她发现有些基层地区受编制、机构设置、经费等多重因素的制约,非遗保护工作人员严重不足,非遗保护研究人员职称等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县级非遗保护工作大多由文化馆代管,工作人员专业性不强、流动性较大,乡村两级基本文化服务能力更加薄弱,从事非遗研究的专业人才不足,存在零敲碎打、散兵作战现象。

  为此,苗洁建议,要切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纳入文化发展纲要,做到由政府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推广;要重视基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建设,切实在政策法规、经费预算、机构队伍建设、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群体)的组织申报、数据库建设及传承宣传活动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